网站公告:

展会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地 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18号

电 话:

传 真:

邮政编码:512000

邮 箱:

展会新闻
news
2017春交会没去参加?来听听去的人都怎么说

为什么今年2017春交会的广交会人这么多????

有的公司因为往年展会效果的原因,今年2017四月份的广交会没去,可听到回来的人一个个都说今年的展会人多爆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那就来看看官方统计,听听去过的人是咋说的!


第121届广交会的数据统计显示,与会采购商196490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比第119届(2016年春交会)增长5.87%,其中中国香港和美国人数最多。与去年同期相比,欧洲增长4.97%、美洲增长9.60%(涨幅最大)、大洋洲增长5.36%。与会人数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印度、中国台湾、泰国、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

timg.jpg

与会境外采购商中,电子及家电类、日用消费品类、家居装饰品类、礼品类、纺织服装类采购商数量分列前五位。新采购商与会踊跃,共有80397人,同比增长7.29%。调研显示,以结识新客户为参展目的的参展企业和以寻求新供应商及新产品为参展目的的采购商占比分别为94.6%和78.7%。


2016年我国十大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与会人数,占与会总人数的58.49%,同比基本持平。累计出口成交2063.57亿元人民币(折合300.20亿美元),同比增长6.9%。品牌展区成交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占总成交额的3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交90.1亿美元,同比增长4.8%。在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5%,3-6个月的中单占35.9%,6个月以上的长单占19.1%。


这是广交会官方给出的数据分析,具体展商们怎么说?我们在官方微信公众号(focusvision)发起了调查,整理了以下观点以供参考:


“我参展的重心在考察市场”


@小玉:

 

这是我参加的第28次广交会了。2003-2007年广交会就是接单大会,基本上客户排着队在展位外面等签单,那时候吃个中饭都要下午三、四点;2008年后,估计只有少部分杂货客人会当场下单,而且也不必过于当真,没收到定金都是浮云;最艰难的广交会要从2013年开始(哈哈,感觉每五年是一个坎儿),客人以观望为主,有调查价格的,有准备换供应商的,有找新产品开发的,这时候欧美客人在调整供货商,争取最少供应商,最优惠的价格,按我们客人的话说是“调整Far East supplier”。这些是宏观上的。


其实,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参加广交会的收获也是大大的不一样。有的业务员就是为了接订单的,欧美就高档点,南美和亚洲就差一点,中东就便宜出,见什么人报什么价格,只要订单,换句话说,就为了赚利润。这点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广交会上价格厮杀特别激烈。但随着参展时间长了,我会把重心移到考察市场上来。


做这行的,每届收的名片差不多,哪个市场、哪些客人、估计做什么产品线,甚至客人的图册你都看过,要总结,哪些客人才是你的菜,慢慢培养,譬如定期发产品图册,及时回复报价,就像谈恋爱一样,“日久生单”。


另一方面,是我现在的重点,就是广交会后两天,逛展会,看看同行做什么,哪些是热销产品,又有什么新东西出来。哪些工厂做的刚好是我们外贸需要整合进来的。广交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业务员们都能好好利用。



“抱怨效果的同时你思考了吗”


@潘恩琴-Melody:

 

本届参加了三期,第一天跟buyer一起逛展,他参加广交会20次了。我为了节省成本办了两期参展商证,这是个错误,往后宁愿多出点钱办采购代表证。因为即使你带着外国客人,只要胸前挂的参展商牌子,要本目录都难,而且摆个脸色给你看,让人难受。都是中国人,你公司是有多牛?牛到给目录就要抄你的版?如果真有这想法,花点钱专门雇个老外,专门挑几家自己的竞争对手,要他去套价格要目录不是很轻而易举吗?还有些公司直接说我们不跟中国公司合作。


我一直跟我同行的老外抱怨中国人对我的态度,有时候我的同行老外要去个洗手间,丢下我自己看,只要我独自行走我就很忧伤,好几次我问人家问题爱理不理的,也不站起来。这时我的同行老外从洗手间出来追上我,中国供应商的态度360度转变。


每届都有人抱怨效果不好,在抱怨的同时真的要好好想想是真的不好吗?产品是新款还是老掉牙的东西?有些业务员自己的产品测试都不知道怎么接线点亮(LED灯),会接的人出去了一下,客户就在那里傻等。你的产品真没好到让我等5-10分钟!


还有一个问题真不是第一次碰到了,很多商家新款都不印在目录上,还有少数商家目录都没有。这次几乎天天跟着不同国家的境外采购商混,以前以为客人拿的目录多了就会扔掉,问了好几个客人,发现他们都会带走,回去了慢慢甄选要下单的。


我跟着混的其中两个在国外都有自己的厂子,参展目的明确,他是做什么的,就会在那个产品的馆挨家挨户地逛,慢慢看慢慢谈,有些他的供应商合作不是很好,但也没办法,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替代者。开厂子的两个老外也跟我讲,现在中国的东西没有那么有竞争力了,还会在他国采购一些,有些成本比中国要低很多。


我第二期跟老外逛了一天,看完第三天他和他儿子就在VIP厅确认下订单,我问他:“你都常年在中国不用着急下单啊!”他回复我说好几个都在外省,先下单回头做好去看货。几万美金的厨房用品,有些是老供应商新款,有些是新供应商,他这么多年所有的供应商都是广交会找的。有些国外进出口公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bottom price。所以这件事情让我不得不思考那些跟你死砍价的客人是不是真的需要花时间精力好好跟他砍砍砍。展会完,我带着自己的客人去香港转了转,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些老外,一聊起来原来也是参加广交会的,没有采购项目,就是来看看,顺便旅个游,当年参展的时候还把这一类列为很潜在的客户呢!


 

“必须去,让老客户看到我们”


@Anna劳沛丝:

 

总体来说,老外buyer的人数比上一届(2016年10月)的要多,但是以分销商或贸易商为主,制造型buyer较少。参加广交会六年了,能够在广交会认识的新客户不多,所以广交会成了老客户聚会见面的场所。摆个展基本上就是告诉buyer,我们公司还在运营,没有资金问题,你们可以放心继续采购。当然啦,老客户们都有开发新项目的,广交会就方便大家一起面对面交流咯!


然后中国的copy能力太强大,所以广交会参展商都避免展示新产品,这样,海外新buyer就很难跟新供应商接洽。另外,因为摊位都是经过贸易公司购买的,摊位的名字跟供应商名字不一样,这样很容易让老外们困惑,这方面已经成了广交会多年的弊病。

QQ截图20170609104916.jpg


@Preston:


感觉和往届一样吧!没什么增长,基本持平。来交易会更多的是展示企业形象,有一个能和老客户见面的平台。如今广交会的客流量和十年前相比绝对不是一个概念。以前更多的是外商走进来,现在更多的是企业走出去。



@Simøne:


今年参加了第三期春季广交会,我的看法如下:


1. 总体客流来说,秋季会高于春季,第一期会高于第三期;


2. 传统行业下,客户因市场冲击,潜在客户更倾向于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价廉或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3. 公司参加展会的目的很多变成品牌推广+约见老客户, 新客户更多地只是前期的认识公司及初期沟通;


4. 竞争强势情况下,广交会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了解彼此,辅以平台支撑,是外贸企业赢得客户的“标配”。



“别拼价格,拼产品”


@David Su:

 

我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每年的两届都有参加广交会。客人的数量虽然没有办法跟二十年前比,但现在客人的质量是提高了。就说这届,我参加了第二期,在礼品展区。来过我们摊位、递上名片的大部分都是欧美日的客人,还有部分香港客人,但他们基本上是做欧美或美洲市场的。客人跟我们洽谈业务都比较认真,讨论到产品的细节,乱砍价的没有了。我觉得客人面对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很理性地应对,也互相理解了。随着我们的产品质量和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得到广大国外客户的认同,广交会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也告诉那些只靠斗价格的企业,那是没有出路的。



@Daisy C:


这届广交会客流是有所增加,不过订单依然不多,客人购买能力还是不强,普通手工艺品MOQ也只能300-500只。我觉得广交会还是越来越低迷,如果没有新的产品出现,比如新材料、新的科技、能够改变生活的好产品。中国大多数传统工艺品在广交会越来越挣扎。如果说为何这样,其中有很重要的原因是B2B的增长。



@Kevin:


我们是从2004年开始参加广交会,现在新的客人没有多少,还是那些合作的和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合作的老面孔,没有创意的产品真的要被抛弃了。工厂都在打价格战,传统的行业要转到南亚了。



@Bruce_Jin:

  

最深的一个感触,老产品拼价格,越来越没有市场,新产品追着要,创新才是未来。



@AMY TSAO大漠孤烟:


中国人不能内部斗,争相降低价格来拉拢客户,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拼品质,这才是良性发展。



@Lynn:


人流量还可以,展会结束后,每天到访工厂的客户批次也是近几年比较多的。都说大环境不好,但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嘛,形势好的时候也会有人抱怨生意不好做,形势差的时候也照样有人逆袭突破,越努力越幸运吧!



@Sally yu:


我们从102届开始参加广交会,产品是调味品,主要是来会见老客户,同时也开发新客户。今年春交会感觉还不错,第一天和第二天客流量大,也接待了很多位新客户,对我们产品已经有了解,希望日后跟进会成功!整体来说,企业产品质量不错的话,还是不错的。



@sunshine:

 

我已经是第六次参加广交会了,感觉秋季比春季要好,只是发现客户越来越少。对于广交会自己的看法是范围太广,涉及整个外贸,做的太广就做不到精了,觉得会被专业的展会替代,这个也应该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市场的晴雨表”


@爱在四季:


今年第121届广交会是我参加的第一届,之前听同事们说往年效果一般,今年感觉还可以,今年我们同行来的比较少,好像只有两家,不过我们接待的客人也不是很多,三十几个人还包括老客户。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欧洲、美洲、日本、俄罗斯市场,今年感受最大的是美洲市场尤其是南美市场客人比较多,巴西、智利、巴拿马国家的客人比较多。感觉有几个客人还是比较有意向的,有些是正在进口我们产品的,有些是来看一下产品、价格,准备进口的,但是没有现场签单。南美市场是很大的市场,但针对我们产品来说有可能是低端市场,后面有必要针对南美市场做一下分析策划,产品等级、付款方式、交货等等。



@HarryYang:


参加了今年第一期广交会,总体感觉市场比之前有所回暖,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作为采购,发询盘给供应商后,很多北方企业没法正常报价,环保限产等因素是主要原因,供应商交期比以往更长,预估商品价格也有所提升,这就导致采购成本上涨,成交几率有所下降,对不少企业来说今年的大市场环境趋于紧张。

QQ截图20170609105044.jpg


@Juanita:

 

人很多,也有很多真实的买家,探讨的商品也是主打产品,但是到目前为止,客户就是不提买货的事。



@我回来:


第121届广交会感觉是比上届好了一点,去年收到的名片加起来不到六张(确实差得可以),今年第一天就超了去年五天,哈哈。不过这也跟运气有关系,爱笑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吧?



@jms:

 

今年广交会客户并不多,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友商也是普遍这样的感觉。



@April Kong江丽婵:


广交会有很多客人,摊位都挤不下了,但是结束后,客人就消失了。大家都是观望。



@Mr Jerry Chiao_焦先生:


广交会对于我们这一群外贸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大盛事,说它是外贸人的豪华盛宴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当我们回头思考总结时,其实你会发现每一年的广交会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从最开始参加广交会可以直接签单,到现在大多是去做宣传,去告诉客户我还活着。其实整个外贸链及供应链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曾几何时老外来中国参加广交会是单纯的找供应商,而现在有的老外纯粹是来中国旅游,参加广交会或许是个借口罢了,因为不用参加广交会也会有大把的China suppliers每天通过Google或者Facebook去不停“骚扰”然后铺天盖地地发开发信。更有甚者有的老外为了节省成本直接不来参展了,其实也可从侧面反映出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


但是凡事也不要太悲观,咱们还是要看到很多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的东东,比如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中国直接参展宣传,这何尝不是在向世人宣告中国的实力在上升,地位在上升,不管咋样,对于咱们外贸人来说,只要你热爱外贸,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外贸路上继续干下去。


评论

Comment

用户名 Name
评论 Comment
验证码
返回顶部


地 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18号电 话:传 真:

广交会门票预订网 Copyright ©广交会门票预订网 粤ICP备17060077号 Powered by 广交会门票预订网